隨著天氣越來越熱,不僅是空調西瓜冷飲成為很多人的心頭所好,啤酒燒烤小龍蝦也成為不少人的追求,特別是一些男性,飯前來瓶冰鎮(zhèn)啤酒,涼快又解渴,朋友聚餐更是少不了啤酒。
但有些人在暢飲的同時,也會有所顧忌,看著自己越來越挺的“啤酒肚”,也會害怕的縮縮手,擔心肚子越喝越大……
但所謂的“啤酒肚”,真的是啤酒喝出來的嗎?
“啤酒肚”,其實是一個比喻性名詞,其學名叫做“腹部肥胖”,也叫“向心型肥胖”。
啤酒的酒精含量約為4%,本身熱量并不高,100ml啤酒的熱量約30-40大卡,常喝的600ml的瓶裝啤酒,也就相當于半碗米飯的熱量。和其它飲料比起來,喝啤酒并不會讓人變得特別胖。
有研究顯示:正常情況下,在經(jīng)過腸胃后,10%的酒精會隨著汗液、尿液、呼吸排出體外,而剩余的90%會在肝臟中完成代謝。也就是說:人體攝入的酒精幾乎都會被代謝出體外。
啤酒肚其實是肚子上堆積了過多的脂肪,脂肪是因為攝入的熱量比消耗的高,即使是不喝酒的人也會因為這個原因而導致腹部很大。俗話說“大口喝酒大塊吃肉,過一把英雄豪杰的癮”,我們在喝酒時,往往喜歡吃點高脂肪、高熱量食物,比如:燒烤、海鮮、油炸物等。吃得多了,熱量高了,自然容易發(fā)胖。
加之現(xiàn)代人長時間坐著辦公,缺乏運動,很容易引起消化不良;而且隨著年紀的增大,人體的新陳代謝率會逐漸降低,消耗減弱,脂肪也就更容易堆積,由此也就更容易成為“中年油膩男”。
“啤酒肚”危害多
啤酒肚不僅難看,它也預示著內臟脂肪過多,除了脂肪肝,還會誘發(fā)很多健康危機!
1、提高心血管危機
內臟脂肪過多會導致心臟肥大,進而使心臟泵血效率大大降低,導致氣短,嚴重時會突然導致心臟供血不足而猝死;另外,血管中的血脂濃度增高,會逐漸附著在血管壁上逐漸形成小斑塊,讓血管通道變窄,形成動脈粥樣硬化。
2、增加腦癡呆概率
內臟附近藏著與認知能力相關的激素,腰圍增加,此類激素分泌水平會下降,年紀大后患老年癡呆癥的概率會增加。
拉夫堡大學的一項研究顯示:肥胖、特別是向心性肥胖,可能與大腦萎縮有關。而大腦皮層的嚴重收縮是早期阿爾茨海默癥的指征之一。
3、易患痛風
痛風也叫高尿酸血癥,這屬于嘌呤代謝出現(xiàn)了問題,是其中一種關節(jié)炎。痛風痛起來的時候是真的很難受,相信有過痛風經(jīng)歷的朋友都知道,但你知道為什么會痛風嗎?不是說你的尿酸不高就不會痛風,造成痛風的原因有很多,喝酒也是其中的一種,尤其是啤酒。
4、加速衰老
“老”是我們很多人都敏感的一個詞,我們都怕老,都不想老,但是肥胖會加速我們衰老的速度。這里所指的肥胖是腹部肥胖,靠近腰腹部的器官很多,如果脂肪過多的堆積在腰腹部上,那么我們的內臟脂肪也有可能會增多,這會大大影響到你的身體。
如何消滅“啤酒肚”?
除了做到養(yǎng)成合理的膳食習慣,培養(yǎng)按時運動的意識,保證充足的睡眠,以下方法也能幫助你加快丟掉大肚子的速度:
01.激發(fā)棕色脂肪
棕色脂肪是人體自帶的“減肥良藥”,能幫助消耗能量生熱。據(jù)研究發(fā)現(xiàn),每100克棕色脂肪,一天內能燃燒正常飲食所攝取能量的2倍!
而體內的棕色脂肪會隨著年齡增長、體脂升高而減少,想要激活可以從以下兩方面:
①每天30-40分鐘的中強度運動;
②低溫刺激,夏季體質較好的人可以用20℃左右的水洗澡,低溫能增加燃脂速度。
02.減少外出就餐
飯館的飯往往比家里做的飯含有更多的能量和脂肪。如果午餐不能回家吃,盡量去低脂飯菜的餐館。不要去快餐連鎖店,因為那里可供選擇的低脂肪食物很少。
03.揉腹減脂法
1、右手掌心與左手背疊起,橫放于劍突下心口窩處,徑直揉推至腹底。每餐飯后一小時進行揉推,每次揉推30次,動作要緩慢。
2、右手掌心扣在左手背上,按壓于腹部正中“中脘”穴上(劍突至肚臍連線中點),順時針揉腹100次后,再用左手掌心扣在右手背上,逆時針揉腹100次,堅持每天早晚做一遍。
在日常很多人在壓力大的時候,會喜歡吃零食等一些高熱量的食物來緩解壓力,在減肥的時候,就得改掉這個習慣了。在想吃東西的時候,可以多喝一些水。在飯前的時候,可以喝一碗湯,這樣可以讓你的正餐吃的少一些,但是不要喝太油膩的湯。
焦山楂、生黃芪各15克,生大黃5克,生姜3片,生甘草、荷葉各3克。
每日將其藥煎湯代茶飲,此方有益氣消脂、通腑除積、輕身健步之功。尤其再配合上述手法,對消除腹部脂肪,更會起到明顯的治療效果。
遠光瑞康提醒您:盡量減少久坐的時間,不能大量的喝啤酒,喝啤酒時不能和腌制、熏烤的食物一起吃,不然會誘發(fā)消化道的疾病,同時也不能過量,不然會抑制腦細胞,影響心臟功能。
聲明:文章內容來源于網(wǎng)絡,我們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,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、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。有關疾病、治療或藥品的專業(yè)問題,請咨詢醫(yī)生或有專業(yè)資質的醫(yī)療人員。版權屬于原作者。
《互聯(lián)網(wǎng)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》編號:(鄂)-非經(jīng)營性-2018-0053號
鄂公網(wǎng)安備 42011502000598號